人生需要磨砺与信念
人如果要解决这个不正常的情况,必须要从思维参照模式和意识活动的行为标准方面纠正起,从病根的源头去纠正起才行,同时还得改造我们的身体。但大家是在经历了多少年风霜雪雨之后才造成了自己这样疾病缠身的身体状况,当自己的身心健康状态已经变得不可收拾的时候,人才会想象着去改变自己,这时的人已经变得不容易恢复了。
人啊,总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病入膏肓的时候才想起了自己需要改变,可到这时,显然是已经晚了。其实就一般的健康而言,我们是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注意自己的心理,使我们身心活动健康起来,在健康的情况下运行,要达成这样一个结果。而我们很多人总是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什么样的机会呢?等到自己有时间的时候才可以。像这样类似的想法,在我以前的经历中也是经常会浮现出来的,我想把我的经历讲出来分享给大家,对大家的帮助会更大的。
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总是认为自己的环境不好,做任何事的效率不高,对待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总是妄想使自己变得完善一些,但又总是觉得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健康都不理想。所以在以前的时候,我夫人就跟我说:“做人不要常立志,而真正的有志者会立长志,无志者才会常立志。”如果有谁经常立志,那就说明他胸无大志。为什么?因为常立志者没有实践志向的信心、决心、诚心、耐心、恒心,所以才在立完志向之后,没有办法去坚持。
因为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就是满怀理想的,想做什么?想做一个小说家,做一个文学创作者。做小说家就很浪漫,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走到江边去,看着江里边的水在那儿泛着波浪,流动的水在江中的不同层面呈现出各种形态——汹涌的、回旋的波浪翻滚,暗流激荡。仿佛感觉到了生活也应该是这样的,好像觉得自己对生活很熟悉了,想象着人的生活就像长江里的水,泛着汹涌的漩涡、波涛。我还想做一个水手……总在满足着自己虚妄的那个心理。后来又觉得文学家不好弄,就换一个理想,说把英语学好,我以后做一个于社会有用的人才。因为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社会上广泛宣传很多自学成才的人。好!这样我就又花时间去学习英语……
学习文学创作一年,学习英语坚持了一年。我的同学都比较佩服我,说:“小刘的意志力不错,他在自学方面能够沉得住气。”自学在那个年代能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机,也能够让周围的人产生羡慕之情,当然自己也因此产生了自信——因为我在自学,走一条自学成才的路。然后,我还喜欢学一学唱歌,这种兴趣是受隔壁大哥的影响而产生的,幻想自己以后会唱动听的、漂亮的歌,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小小竹排江中游……”,“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等等。
人总是这样的,在青年时期总是幻想着自己的未来,幻想着自己的中年时期,幻想着自己的老年时期,总是幻想着在生活中创建个什么,让人们羡慕自己。你看,不一会儿我就谈了三个理想。谈完了我刚刚走上社会的几年当中树立起来的理想,可是这几个理想一个也没实现。后来到了单位里边,几年以后和单位的同事关系处理得不错,还担任过车间团支部宣传委员。由我倡导,并和其他团干一起组织了“五四”青年节的一次活动,有百名青年参加的大型活动,大家都是踏着自行车去的,浩浩荡荡地去东湖春游。那时可谓是风华正茂。这也是一个理想,我要在工作之中去体会,去建设自己,去享受那些属于青年人的理想和浪漫。
然而好景不长,生活不是幻想,生活是踏实的,生活也是严肃的。所以在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慢慢的,我有些不敢面对陌生人说话,也不愿意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哪怕是很简单的语言沟通与交流,礼节性的这种交流,心里边也会像小兔子一样蹦跳。那时的我时常沉浸在脱离了现实的理想之中,结果是想象中的理想一个都不能实现。该怎么办?这就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了。但是人的一生没有理想是不行的,这样人的生活便会因散漫而被淘汰;而理想多了也不现实,因为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实现,贪多嚼不烂,反而一个都实现不了。
几年工作下来,接触社会获得了一点经验,大家都挣钱,我也想挣钱,也希望自己家里边做买卖、做生意。所以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家做了一个小生意,开了一个小食品厂,我也跟着做生意,当然是在工作之余。那时我的家庭非常贫困,住宅面积也非常小,而且没有一个亲戚或朋友是高官厚禄的人,没有谁能帮我们,只能靠自己。这时我懂得了一点,就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去生活、去做人。然而不懂得生意的人,不懂得经济的人,是会被经济环境和经济规律惩罚的、淘汰的。当我们的食品厂开工以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人问津的时候,没办法销售的时候,一家人马上从投资时的亢奋中低落下来了。这样自己的一个挣钱的想法、想发财的理想又破灭了。人的这一生,有时候是会不断地失败的,然而我自己还是会想“失败是成功之母”!
可是人在现实的社会中,常常是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实现理想的。那就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很痛苦的事,因为整个人群中的80%都是不容易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即使是那些已经实现了自己理想目标的成功人士,同样也会经历不如意的事。平常人中有很多都是这样的,不容易展示自己的心灵、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生命价值,也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没有!人常常是到了最后都会失望,以至于到后来无望,觉得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了,这时候自己的努力不行了。所以祖辈的老人就告诉我们:人是四十不惑,五十安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就古来稀了;或像书上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在遭受了一个又一个打击之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帮助自己,看到人家的亲戚和朋友都能把自己的工作调动一下,我也妄想自己的工作也能发生一次变更,哪怕是出去当水手。在那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年代,一个人想换一个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就是这样的想法也还是实现不了,总是企盼着人家来帮助你的事却总是完成不了。
真正的转机,是我在秦皇岛工作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1990年由于工伤在家休假,学习了几种健身操和一点养生文化方面的内容。即使是学习这些内容,也是源于弟弟给我的一本书。看了这本书以后,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比较神奇的现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这使我产生了新的理想——自己能不能也成为一个像书中描述那样的养生家?我那个无知的灵魂又开始萌芽幻想了。所以在1990年休工伤假之后,我就出去找养生的方法学习。
到1992年去秦皇岛的时候,我是带着什么样的企盼呢?是带着追求特异思维功能、完成自己幻意妄想的这个理想去的,而且还是借钱去的。因为那时候我的工资还不到100块钱,家里边没有存款,而且还养了一个孩子,所以很困难。没有积累的家庭想出去干点什么都是非常艰难的。
待续!